产品中心

陈忠和张蓉芳寄语中国排球:团结聚力,静待花开

2025-08-08

在 2025 年世界男排联赛总决赛的颁奖现场,两位中国排球史上的传奇人物 —— 陈忠和与张蓉芳,以颁奖嘉宾的身份见证了国际排坛的巅峰对决。赛后,他们面对镜头,将对中国排球的深情厚望化作掷地有声的寄语,为备战 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中国男排和中国女排指明方向。

一、两代功勋的深情厚望

作为中国女排 “黄金一代” 的缔造者,陈忠和在观看波兰与意大利的决赛时,对现场 “一票难求” 的球市和高水平竞技氛围赞叹不已。他直言:“如果我们全国能有更多这样的排球城市,男排和女排的成绩一定会很快‘起飞’。” 这位曾率队夺得 2003 年世界杯和 2004 年奥运会冠军的老帅,对新一届中国女排的身体条件和凝聚力尤为认可:“一米九以上的队员很多,队伍非常团结,这是成为强队的基础。” 但他也敏锐指出,年轻队员在小球串联、细节处理上仍需打磨:“给她们一点时间,弥补这些短板,成为世界强队是有希望的。”

张蓉芳作为中国女排 “五连冠” 时期的核心成员,从另一个维度剖析了排球运动的本质。她特别强调团队精神与个性发挥的平衡:“排球需要个性,但个性必须服从团队大局。” 回顾 1981 年首夺世界冠军的历程,她以亲身经历呼吁:“我们那批队员从集中到夺冠用了 5 年,现在的年轻队伍同样需要时间沉淀。” 在肯定新任主教练赵勇带领下的新女排展现出 “胜不骄败不馁” 的精神面貌后,她进一步指出:“攻手与二传的配合、核心力量的建立,都需要通过更多比赛来磨合。”

二、中国女排的破茧之路

从 2024 年巴黎奥运会第五名的遗憾,到 2025 年世界女排联赛第五名的稳步提升,这支平均年龄不足 22 岁的队伍正经历着蜕变。陈忠和在关注世联赛时,对球队在多场五局大战中展现的韧性印象深刻:“0-2 落后仍能逆转,这种拼劲是女排精神的延续。” 而张蓉芳则注意到队伍在战术配合上的进步:“小二传的调度和战术执行有明显提升,这是科学训练的成果。”

然而,挑战依然严峻。陈忠和列举了波兰、土耳其、意大利等劲敌的实力,并提醒:“塞尔维亚、巴西等传统强队也在进步,我们必须从自身下功夫。” 张蓉芳则直指年轻队员的短板:“经验欠缺、技术粗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,李盈莹的受伤更让核心力量的重建迫在眉睫。”

相较于女排,中国男排的处境更为艰难。在 2025 年世界男排联赛中,外教海宁率领的队伍虽以东道主身份晋级总决赛,却在四分之一决赛中 1-3 不敌巴西。对此,张蓉芳坦言:“与世界强队的差距明显,但队伍展现出的变化和进步值得肯定。” 她特mk体育平台别提到男排防守水平的提升:“现在的男排比赛观赏性更强,来回球增多,这是进步的标志。”

陈忠和则从排球发展的宏观视角提出建议:“我们需要更多像宁波北仑这样的排球城市,通过高水平赛事培育球迷文化,为队伍成长提供土壤。” 他以欧洲联赛为例,强调职业化体系对提升竞技水平的关键作用:“从青训到联赛,都需要系统性的改革。”

陈忠和张蓉芳寄语中国排球:团结聚力,静待花开

四、传承精神的时代答卷

在寄语的最后,两位名宿不约而同地将话题引向 “女排精神” 的传承。陈忠和回忆起 2004 年雅典奥运会逆转俄罗斯的经典战役:“当时我们在 0-2 落后的情况下,靠的就是不放弃的信念。” 张蓉芳则从更深远的历史维度指出:“五连冠时期,我们每天练到尿血,但心中只有一个目标 —— 升国旗、奏国歌。”

面对当前舆论环境,张蓉芳呼吁社会给予年轻队伍更多包容:“正常的批评是必要的,但不能一输球就全盘否定。成长需要过程。” 陈忠和则以老帅的智慧给出方法论:“技术提升要靠科学训练,心理建设更要靠实战磨砺。”

结语

从 1981 年首夺世界冠军的辉煌,到 2004 年雅典奥运会的逆袭,再到 2025 年新一代的青春风暴,中国排球始终在传承中前行。陈忠和与张蓉芳的寄语,既是对过去经验的凝练,也是对未来征程的指引。正如他们所言:“团结是基石,耐心是养分,当技术打磨与精神传承形成合力,中国排球的下一个春天必将到来。” 在通往洛杉矶的道路上,这支年轻的队伍正以汗水浇灌希望,用信念铸就未来。